热门搜索 : 陕西 

咸阳市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时间:2024-10-09 08:35           点击量:

咸阳市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

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精神,根据省市场监管局等七部门《以标准援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任务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标准提升有力支撑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族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和《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结合我市重点产业链群建设,突出需求导向,强化政策集成,注重标准牵引,助力各类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扩销增销,大力发展新型消费,优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体系,立足重点优势特色领域,积参与国家重点标准研制,推进我市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地方标准及团体标准完善,加强标准宣贯培训,注重标准与政策协同创新,以强化标准实施增强消费活力、增加先进产能、促进节能降碳、减少安全隐患,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西部名市丝路名都”建设注入新动能。

2025年,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不少于5项,研制完成地方标准不少于10项,力争培优一批先进性、前瞻性和引领性团休标准,推动政策与标准更加协同配套,强化标准推广用,促进商品与服务质量稳步提高,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更多高品质消费品进入居民生活,以标准升级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二、重点工作

(一)加快能耗能效标准提升。强化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环境质量、重点用能产品能效、重点行业能耗限额、重点用水产品水效、重点行业用水定额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宣贯实施。主动配合农田高效节水、地热能利用、遗址保护工程、建筑能效提升、CO2排出量计量监测等能效能耗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能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和旅游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贵)

(二)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执行大气、水、噪声等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活垃圾、固体废物等污染控制标准。参与制修订关中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牵引钢铁、水泥、煤炭、化工、石化、建材、制药、纺织等重点行业改进技术工艺、更新污染治理设施。实施煤制甲醇行业、矿渣微粉制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半焦(兰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促进相关产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实现绿色升级。(市生态环境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场监管局、煤炭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贵)

(三)强化低碳技术标准攻关。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绿色评价标准应用。探索完善绿色金融、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包装等相关标准,分步强制推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大绿色建村评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宣贯力度。参与研制公共建筑、大型活动、农田林木、城镇道路等碳排放核算地方标准。助推制定低碳博物馆建筑设计、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标识标准,促进全市产业低碳转型。(市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人民银行咸阳市分行、交通运输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文化和旅游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引领设备技术标准升级。结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改造专项行动,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相关标准实施应用。参与大型货运无人机系统通用要求、电动土方机械用动力电池、电磁式燃气紧急切断阀、矿井提升用钢丝绳、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等国家标准制定。研制智慧化工园区、智慧博物馆建设与管理标准。配合制修订高压输电设备、低压配电设备先进标准,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绿色发展。完善农机标准体系,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标准化建设。研制智能交通设施设置市政基础设施智慧运维、自动驾驶小型客车、无人机遥感监测、仓储数字化管理、天然气场站智能管控等标准。围绕数字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数控机床、北斗卫星等领域部署市级科技计划,支持重点企业开展标准体系和重要技术标准研制项目,提升设备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市发展改革委、应急管理局、农业农村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把好安全生产标准底线。健全城乡安全隐患治理标准体系,加快推动建筑电气防火检测技术、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技术、钢筋混凝土结构耐火设计、建设工程消防设施物联网系统技术等标准制定。完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推动标准在应急避难场所、乡村应急避难场所新、改扩建等方面实施应用。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相关标准,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推动电化学储能电站、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联、大数据平台安全保障、尾矿库环境风险分级、车用天然气气瓶安装、既有住宅建筑加装电梯技术、展览及体育建筑消防技术等安全标准落实。强化社会治安、应急管理、交通安全、文化旅游、邮政快递、执法司法、网络空间安全、地方金融监管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实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应急管理局、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安局、数据局、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交通运输局、文化和旅游局、邮政局、市委政法委、市委金融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推进汽车配套标准布局。严格执行机动车报废标准规定和车辆安全环保检验标准要求,依法依规淘汰符合强制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汽车安全等领域,完善汽车生产过程清洁化、生命周期能源低碳化、产品设计绿色化标准。配合开展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在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检验等标准研制,协助制定智能网联汽车公共道路测试监管系统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技术等标准,健全汽车售后服务、维修。零部件回收和汽车再制造及再利用标准,持续优化完善汽车标准化工作路线图。(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商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提高消费品标准质量效益。实施加强消费品标准化设行动,加快大宗消费品标准升级选代,建立健全消费品质量分级标准体系,推动产品和服务消费体验标准研制,落实家具结构安全、阻燃性能等强制性标准。积极参与卫生洁具消费品质量分级、家用和类似用途洗衣干衣机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制定。完善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工作规范。探索研究制定家电绿色产品、绿色低碳建材、利废建材标准。开展关中乡村既有民居绿色宜居功能改造、住宅设计技术相关标准研制,重点完善“适老宜小”产品安全和质量标准,加大智能产品、功能性产品等新兴消费品标准供给。加快现代物流、跨境电子商务、共享经济、联程联运等领域的标准研制。研制基于平台经济的大宗物资和散装商品编码等商贸、交通出行、物流等相关标准。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服务标准制修订。推动制定并完善群众健身、体育赛事、体育场所、体育用品等标准。实施协调统一的智能家居、智能家电、电动家具家居用品标准和新一代视听产品及高端消费电子产品标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商务局、市场监管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文化和旅游局、体育局等按职贵分工负贵)

(八)加快绿色设计标准研制。完善绿色材料选择、绿色制造过程、产品可回收、可拆卸、绿色包装、绿色物流、绿色服务、绿色回收利用等急需绿色设计标准。主导或参与卫生陶瓷、墙体材料、陶瓷砖(板)绿色产品评价国家标准研制。参与制定印刷机械、光伏应用等标准,引导产品设计充分考虑材料的易回收易拆解、易维护、易再生。加快绿色采购、垃圾分类、制止餐饮浪费、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绿色生活标准推广。探索完善节约型机关评价、绿色社区建设等标准编制,引领绿色生活转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增强循环利用标准供给。开展循环经济绿色标准化试点示范,推动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应用同步开展,着力提升资源再生利用水平。推进回收网点、中转站、分拣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强规范化管理。主导或参与再生钛锭、再生钢铁原料国家标准制定。加快研制家用电器、纺织服装、家具、农机、废旧地膜等产品回收、分拣、拆解、再生利用标准,推动开展二手产品交易市场管理标准需求分析,研究制定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回收服务、建筑垃圾再生材料路基施工、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加工、超细粉煤灰应用、餐厨垃圾肥料化利用渔业循环水处理等标准。配合制修订废旧家电、二手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钢铁、动力电池、充电桩、退役光伏风电设备等产品设备和材料零部件回收利用标准,强力推动产业循环畅通。(市发展改革委、供销合作社、商务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交通运输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加强国内国际标准衔接。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开展汽车、家电、碳排放等重点领域标准比对分析,积极转化先进适用国际标准。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主要贸易伙伴标准化组织的合作,支持市内优秀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积圾参与国际、国家各类标准化活动。以标准“走出去”,带动我市企业、产品“走出去”。围绕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安都市圈、黄河流域区域标准化建设,加强质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深度合作,联合开展生态环境、产业协作、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区域标准、团体标准研制,引领产业提质升级,促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高效流通。(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工商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有力。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压实责任、细化方案、健全机制、完善配套,最大程度释放标准效能。

(二)政策支持到位。结合我市实际,强化政策资金支持,统筹用好各类资金。支持开展绿色建材、有机产品、碳足迹等高端品质认证。加强标准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开展对标达标工作,落实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发挥行业领军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技术创新支撑。加快形成科技创新与标准化互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融合发展,提供全链条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开展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工作,以标准助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探索“标准+认证”模式,畅通技术、标准、产品、产业、品牌协同发展路径。

(四)监督检查严格。坚持“谁归口、谁实施、谁监督”原则,扎实推进标准在本部门、本行业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团体标准、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实行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建立并将消费品纳入质量安全监管目录,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持续做好消费品缺陷调查和召回工作。扎实开展能源计量审查、检验检测机构专项整治、民生领域“铁拳行动”、放心消费“双承诺”活动,畅通 12315 投诉举报渠道,规范投诉举报处理流程,依法及时处置消费纠纷,有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五)宣传引导广泛。健全重要标准新闻发布和解读机制,打通省、市、县(区)“三级联动”的标准宣贯培训渠道,充分借助“世界标准日”宣传周、质量月、消费者权益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拓展社会影响,推介一批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标准化典型案例,努力营造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良好氛围。


友情链接